2016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鋼鐵工業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國已是世界鋼鐵生產消費出口中心,鋼鐵工業已成為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但隨著全球經濟低迷和我國進入新常態,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2015年,我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為1982年來首次下降;我國鋼材實際消費6.64億噸,同比下降5.4%,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鋼材出口1.12億噸,同比增長19.9%。2006年以來,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從2012年開始,粗鋼產能利用率持續在合理水平線以下,2015年粗鋼產能利用率不足67%。
由此造成鋼鐵行業虧損嚴重,2015年鋼鐵協會會員企業虧損645億元,虧損面50.5%,企業經營十分困難。特別是從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發展趨勢看,我國鋼鐵生產和消費已過峰值,開始進入下降趨勢,鋼鐵工業必須減量發展、科學發展。
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對鋼鐵行業來講,首先強調要依法依規淘汰,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達不到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要依法依規退出。
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對污染物排放達不到排放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關閉。
嚴格執行節約能源法,對達不到生產主要工序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強制性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逾期未整改或未達到整改要求的,依法關停退出。
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法,對鋼材產品質量達不到強制性標準要求的,依法查處并責令停產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未達到整改要求的,依法關停退出。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法,對未達到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安全條件達不到安全規程標準要求的鋼鐵產能,要立即停產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依法關停退出。
加快淘汰落后設備,立即關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30噸及以下煉鋼電爐等落后生產設備。特別是對生產地條鋼的企業,要立即關停,拆除設備,并依法處罰。
在依法依規淘汰產能的基礎上,積極引導企業主動退出。完善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通過主動壓減、兼并重組、轉型轉產、搬遷改造、國際產能合作等途徑,退出部分鋼鐵產能。
一是企業主動壓減產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發展需要,調整企業發展戰略,盡快退出已停產的產能。鼓勵鋼鐵產能規模較大的重點地區支持屬地企業主動承擔更多的壓減任務。
二是兼并重組壓減產能。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減量化兼并重組,重點推進產鋼大省的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退出部分過剩產能。
三是轉產搬遷壓減產能。對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規劃的城市鋼廠,不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鼓勵其實施轉型轉產;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支持其實施減量、環保搬遷。
四是國際產能合作轉移產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通過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轉移部分產能,實現互利共贏。
化解鋼管生產廠家產能是十分艱難的過程,特別是涉及到職工安置、資產債務和社會穩定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一是安置職工難。要化解1億~1.5億噸產能,約有50萬職工需要妥善安置。盡管部分有條件的企業經過周密準備和付出高昂代價,較好地安置了職工,如攀成鋼轉型之后,較為快速、平穩、順利地完成了9200名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但更多的企業會由于資金斷裂、政府托底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無法對職工進行妥善安置。這將給社會穩定造成較大隱患。
二是清償債務難。部分鋼鐵企業之所以成為“僵尸企業”,是因為其連年虧損造成資不抵債、資金鏈斷裂,無法維持正常生產被迫停產!敖┦髽I”往往債務復雜,涉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如無法妥善處理,其可能造成關聯企業或個人新的債務危機。比如海鑫鋼鐵集團有超過900家債權人共申報債權234億元,已確認債權143億元,其中,僅民生銀行就有約70億元貸款,而企業賬面資產只有69億元。
三是穩定經濟難。鋼鐵企業大多對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些以鋼鐵為支柱產業的地區更甚。鋼鐵企業停產或者破產時,一旦地方政府還沒有做好轉型發展的準備,就有可能導致當地經濟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成為造成社會不穩定的新隱患。
化解產能更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膺^剩產能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具有長期性、持久性和反復性,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化解過剩產能用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多年,我國要壓減的產能遠遠超過上述國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應該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太急于求成?稍谝韵聨追矫姘l力,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